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生平寻踪

[上一记录]  

轩辕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在那部落间战争纷起之时,黄帝以其非凡的才华,率领部族,从而征之,以战争手段制止了各部落间的混战,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从而促进了各部族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综览有关文献,反映黄帝在建立国家雏形方面的贡献包括,官名皆以云命,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制民,制礼仪,施教化,创立典章为治世准则;反映黄帝时代的物质文明包括,顺四时之宜布种百谷草木,蒸谷为饭,作杵臼釜甑,淳化鸟兽虫蛾,作衣裳、冠冕、扉屦,造房屋、车辆、舟楫、弓矢和采铜以冶铸;反映黄帝时代的精神文明包括,占日、月、星气,作甲子、算数,定历法,造律吕、图画,重医药和创造文字等。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黄帝时代已从采集渔猎、漂泊流徙、穴居野外的“野蛮”生活,跨进了农业经济、铜石并用、相对定居和社会有一定分工的“文明”时代。
  在根据文献记载探索黄帝的生平活动及其贡献时,证之以考古发现和研究,即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仰韶文化出现在距今六七千年前,延续时间约两千年,其下限距今约五千年。仰韶文化分布地区,以黄河流域中游为中心,东至河南、河北、山东;西至渭水上游、洮河流域;南至汉水中游;北至河套地区都有发现。
  再看文献记载黄帝的发明制作与仰韶文化出土文物相比较,如《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半坡、姜寨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石制铲、镰、锄等工具和粟,还有饲养牲畜的圈栏遗迹和鸡、犬、马、羊的骨骼。再如《云笈七签》载:黄帝“作竈”,半坡遗址发现有大型长方形炉竈,姜寨发现竈坑200多处。三如《周易·系辞》载:黄帝“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半坡、姜寨遗址都发现有石杵、石臼、磨盘等。四如《白虎通义》载:“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暑”,半坡、姜寨等地发现有地面木构建筑和半地穴式建筑。五如《拾遗记》卷一载:黄帝“始造书契”(书契即文字),半坡、斗门的陶器和兽骨上都有文字的雏形。特别是陕西省黄陵县,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有40余处,遍布大小河川两岸的第二台地上。据调查所见,无论是遗址堆积还是遗物,都相当丰富。其中北靠桥山、西南临沮水的“桥山遗址”,面积有25平方公里,虽因长期以来居民区使遗址受到严重破坏,但文化层的堆积仍有1.5米,可辨器物有尖底瓶、盆、鉢、罐;除彩陶外,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等。
  历来尊轩辕为黄帝,是因为农业在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性以及轩辕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杰出贡献,而农业与土地分不开,因黄土高原土色黄,所以尊部落联盟首领轩辕为黄帝。尊黄帝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是就他对中华民族文明贡献而言。始祖的涵义为初始有功德而受人们尊敬的先贤,《说文解字》释曰:祖,“始庙也。”段玉裁注:“始兼两义,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总之,祖的涵义为始、初、先。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统一体,今天的中华民族包括了56个民族,追溯到黄帝时代,随着战争的统一,国家的雏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祖国的大地上,已为中华民族的多元统一体奠定了基础。《史记·五帝本纪》还记载了黄帝曾“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于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这里约略可见黄帝时代的疆域。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进程中,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灾难深重的岁月,黄帝开创的中华文明将亿万炎黄子孙紧紧地凝聚在一起。黄帝的历史文化经五千年而绵延不断,是伟大中华文明的渊源所在,为建设家园促进祖国进步、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帝陵整修纪实/陕西省黄帝陵管理委员会,黄帝陵基金会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

您是第 位访客!